产品名称: 稻壳酮B
英文名: Momilacton B
中文别名: 稻壳酮内酯B
英文别名: Momilactone B
Cas 号: 51415-08-8
产品编码:BP5235
分子式: C20H26O4
分子量: 330.424
来源:
化合物类型: 萜类(Terpenoids)
纯度: 95%~99%
分析方法: HPLC-DAD or/and HPLC-ELSD
鉴定方法: 质谱(Mass), 核磁(NMR)
包装: 棕色小玻璃瓶,按客户需求包装。
存储: 贮存在避光密闭容器中,冷藏或者冷冻长期保存。
样品溶液最好临用新配。如果需要提前配制的话,最好分成独立包装冷冻保存(-20℃以下),临用前再取出解冻,通常可以保存2周。
可以满足克级以上大量需求,详情请咨询。
稻壳酮A和B是水稻抑制杂草的主要化感物质,其中稻壳酮B是至今发现最高效的天然除草剂之一, 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稻壳酮B可以从水稻根系释放到土壤中抑制周围稗草等植物的种子萌芽和生长。稻壳酮B的浓度大于3nmol·mL-1时就能抑制水芹和莴苣的根和胚轴生长, 同时稻壳酮A和B是水稻重要的植保素, 可有效抑制水稻病原菌比如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等。此外, 稻瘟病菌感染可诱导水稻合成更多的稻壳酮。
稻壳酮A和B都具有很强的化感作用活性,但稻壳酮B的化感活性比稻壳酮A更强。浓度为10μmol·L-1的稻壳酮A可有效抑制水芹胚轴和根的成长。相比之下,稻壳酮B的浓度仅需≥3 nmol·mL-1 即能抑制水芹和莴苣的根和胚轴生长, 其 抑制能力可达到脱落酸(ABA) 的抑制效果,且随稻壳酮B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越南科学家陈登春(音)教授和他在日本广岛大学的同事在稻壳中发现了抗癌物质。
这项题为《稻壳酮A和B抵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性机制》的研究于今年10月发表在《癌症》杂志上。
报道称,这是第一个阐述稻壳酮A和稻壳酮B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和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的细胞毒性机制的研究。
此外,这两种化合物还可能通过激活p-38蛋白以及破坏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和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 B1)形成的复合物,来诱导HL-60细胞周期的G2期阻滞。
这一发现将提供有关稻壳酮抗癌功能的新见解,从而可能成为未来基于稻壳酮的抗癌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前提。
陈登春领导的广岛大学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实验室是世界上少数可以从水稻等自然来源中提纯出稻壳酮的实验室之一。在2019年的一项研究中,该研究小组曾发现并成功地从30千克稻壳中提取了600毫克的稻壳酮A和稻壳酮B。
这位科学家说,日本国内外的许多制药公司正在与他的团队合作提取稻壳酮A和稻壳酮B,以用于研制免疫系统增强药物、抗癌药物、糖尿病药物及化妆品。
稻壳酮B的HPLC图谱